2010年12月16日,在上海电缆研究所举行了"中国行动-中压交联电缆寿命评估方案专题会议",专门研究中压交联电缆寿命评估方案。中国正处在进行经济发展转型这个节骨眼上,与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早已过时的中压交联电缆寿命评估研究,倒不如进行实实在在的产品质量整顿。
在*进入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也就是在说在*上中压交联电缆问世半个多世纪的今天,我们才开始对它的进行寿命评估研究,且不说是否具有科技领域的先进性意义,仅仅这一课题的提出,就已落后工业发达至少20年。
中压交联电缆自从20世纪60年代在*推广以来,期间所遇到的工艺、设备、技术、质量、试验和材料等等问题,已经相继解决。尤其是关于电树枝和水树枝放电的研究,早已得出明朗的科学结论,并在*电缆行业内应用。
我国的中压交联电缆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进并推广的。当时,有蒸汽交联设备,也有干式交联设备,主要是从芬兰Nokia公司和美国Davis公司引进的CDCC交联生产线。而电缆绝缘和屏蔽材料也主要是采用国外设备厂商推荐的外国材料,主要是当时的荷兰Neste公司和美国Carbon Union(联碳)公司的。在拿来主义风潮的涌动下,虽然我国中压交联电缆在工艺设备和材料方面已经直接进入*先进行列,但都不是自主知识产权。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自行制造交联机组和电缆材料,加之市场对中压交联电缆的需求量巨大,于是近20年来,我国中压交联电缆发展突飞猛进,而又疏于管理和控制,一发不可收拾,以至到了今天这步田地。
人们还记得,就在我国中压交联电缆开始推广初期的1990年,我国政府和电缆行业联合进行了交联电缆产品质量整顿活动。
那次整顿的影响力之大和效果之好,至今令人赞叹和记忆犹新。
后来推出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对制造厂家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稳定电缆产品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后来实行的中国名牌和省级名牌评审等活动,给某些中压交联电缆制造企业提供了造假的机会,并且胆子越来越大,使整个电缆行业陷入一片混沌之中。
出现这种混沌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电缆产品和材料的市场价格、电缆用户的采购理念、低价倾销的竞争方式、*低价中标的采购模式,还有企业主的社会道德水平等因素。要进行整治的话,这也算是个系统工程的整治,并不是只整治好了那个环节就能凑效的。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压交联电缆质量的重要性,也明知道我国中压交联电缆的寿命不如外国产品长,于是才决定进行电缆寿命评估研究。但是,也有人认为,不把上面那些环节整治好,只是开展几项基础理论研究对提高电缆寿命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再去把水树和电树重新研究一遍,不仅对电缆企业无益,而且也不利于这个电缆大国的形象,更不利于那些研究单位的科研水平形象。如果将所产生的研究论文拿到国际会议上去发布,不知道将会产生什么效果。
正如有位专家所说:"如果用合格的原材料和严格而科学的制造工艺,我们保证能制造出合格的、使用寿命至少30年的交联电缆;否则,即使用*好的进口设备,而材料不合格,制造出的交联电缆也不会合格的。"
因此,当务之急并不是进行中压交联电缆寿命评估研究,而是应该对电缆产品和电缆材料制造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因为不管进行了多么全面、深入而艰苦的寿命评估工作,也得出了我国中压交联电缆的寿命指数,但*终要解决问题,还是要对制造企业进行质量整顿。
整顿的方式可以参考1990年的整顿模式和生产许可证工厂审查模式。应该由质检总局牵头,由全国电缆行业协会、认可的权威电缆质检部门和电力公司三方组成"三结合"审核组,彻底打破由企业、评审人员和咨询机构组成的"利益三角铁",对电缆和电缆材料制造企业进行公平、公正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审核,对企业提出真实的、可行的整改意见,并进行定期复查以及像3C认证检查那样的"飞行检查",切实让电缆产品和电缆材料制造企业对产品质量问题有紧迫感和责任感。